市委城市工作会议:市区融合发展的改革探索!

焦点网友99001092438 2016-08-24 09:20:33
用手机看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加快市区发展,出路在融合,关键要改革。”这是近日召开的市委城市工作会议的一个重要论断。 市区融合,其背后是提升城市功能、彰显城市个性的强烈需求。如何进一步加快融合进程?台州的做法是遵循“一尊重五统筹”的城市工作思路,围绕重点领域深化改革,以期早日形成统分结合、权责一致、共建共享的格局,从而有效提升

“加快市区发展,出路在融合,关键要改革。”这是近日召开的市委城市工作会议的一个重要论断。

市区融合,其背后是提升城市功能、彰显城市个性的强烈需求。如何进一步加快融合进程?台州的做法是遵循“一尊重五统筹”的城市工作思路,围绕重点领域深化改革,以期早日形成统分结合、权责一致、共建共享的格局,从而有效提升中心城市的集聚度和首位度,建设独具魅力的“山海水城”“和合圣地”“制造之都”。

推进市区规划“多规合一”——从顶层设计角度坚守组团式城市特色,处理好组团发展与紧凑发展的关系

撤地设市22年来,台州从未停止过对自身发展的探索。

翻开历次市党代会报告和政府工作报告,里面闪耀着“工业化”“城市化”“大港口”“大平台”“大项目”等字眼。从排名前列届市委、市政府提出建设“科工贸发达的现代化港口城市”的战略目标,到先后提出了“四大”“三张名片”“三个台州”“四大战略”“一都三城”等,历届市委、市政府传承接力,不断深化全市发展战略体系。

由于设市时间短、基础差,目前台州中心城市集聚度首位度不高,城市功能不强,城市美中有不足,这些问题必须以加强市区融合破之。2012年10月,市委、市政府编制了《关于加快市区发展的若干意见》,今年4月又出台了《关于“三区两市”协同发展的若干意见》,以期加快三区融合进程,打造台州“经济心脏”,发挥市区强大的集聚效应和辐射作用。

台州开始重新审视自身的特色和禀赋。

市委城市工作会议指出,台州这座城市“天生丽质”,有鲜明的个性特点。从城市形态看,台州是“全国少有、浙江独有”的组团式城市;从自然风貌看,台州是山海水城;从文化内涵看,台州是和合圣地;从产业特征看,台州是制造之都。

中心城市常住人口城市化水平,2020年达到70%左右,2030年达到75%左右,建设全国乃至世界独具魅力的“山海水城”“和合圣地”“制造之都”,发展战略的背后是发展规划的不断调整与深化。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统筹规划、建设、管理三大环节,提高城市工作的系统性”的重要论述,台州城市发展的探索与之一脉相承。

台州把城市发展放在长三角经济带和“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大背景、大格局下去审视,主动在产业、综合交通、城市功能等方面对接长三角城市群。

台州加强市区融合,率先推进三区“多规合一”工作,由市本级统一编制中心城区各类规划,做好规划体系的上下衔接和分级管控,实现“规划一张图”。加快制定实施《台州市城乡规划条例》,建立健全市、县规划委员会制度,将城乡规划依法实施情况纳入各级政府目标考核,切实提高规划制定的法制化、制度化水平。

在“多规合一”之下,三区之间相向建设和功能互补将加快步伐,实现市区道路交通系统、市政设施网络、公共服务等全方位的一体化发展;完善市区的城市功能配置,推动建立市区一体化的交通、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体系,为城市提质转型打造新平台;探索形成权责一致、条块结合、各司其职的高效管理新机制,建立社会资源的共享机制,优化资源配置,努力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

从优化要素配置到加强产业统筹——进一步明晰三区的功能定位,树立“一盘棋”思想,做到共建共享、科学布局

纵观22年来中心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演变进程,市区生产总值从不足百亿元(88.91亿元)逐步向千亿元迈进,2015年更达到1296亿元。从包括财政总收入、地方财政收入在内的几个重要经济指标年均增速来看,市区增速略快于全市平均水平。此外,2011年,市区第三产业比重首次超过第二产业,比全市提前三年实现产业结构向“三、二、一”转变。

这些统计表明,台州中心城市的集聚效应正在形成,首位度正在提高。

然而从横向对比来看,2015年台州、温州、绍兴中心城市的生产总值集中度分别为36.4%、40.9%、59.3%,台州低于温州,尤其远低于绍兴;2015年台州、温州、绍兴中心城市的生产总值首位度分别为1.55、2.46、2.58,台州比温州低37%,比绍兴低40%。

市委书记王昌荣指出,台州中心城市集聚度、首位度不高,是制约区域发展和城市工作的较大短板,我们必须要加快提高中心城市集聚度和首位度。

为了提升产业内部结构、缓解资源要素制约,经过深入调研,市委城市工作会议提出了三个层面的破解之策。

——优化市区资源要素配置。学习借鉴其他城市的成熟做法,抓紧探索建立与市区融合发展要求相适应的财政体制;抓紧探索建立土地资源统一调配和整体运作机制。深化市区投融资体制改革,加快从没有融资功能的指挥部体制向具有融资和建设功能的国有平台转变。

——促进市区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抓紧谋划推进重大项目,加快三区交通和地下综合管廊互联互通,促进水治理和生态保护共建共享。要积极运用TOD、XOD模式建设公共交通,建好机场、港口、高速公路节点、高铁站等交通枢纽中心,形成“多式衔接、立体开发”的综合体系。

——加强市区产业统筹。进一步明晰三区的功能定位,优化市区产业布局,研究落实飞地政策,提升市区产业的统筹发展水平。

经济发展、产业提升直接的推手是科技创新。由此台州正深入实施科技创新“115”行动计划,把市区作为创新高地来培育,做强以“一区一城”为核心的创新平台。

循着这个思路,“一核多园、市区联动”,高标准大手笔推进台州科技城建设,在市区创建一条由西向东的创业创新走廊等发展思路,将加快变成现实。

至此,一条贯之以市区融合理念,共建共享、科学布局促市区经济发展,从而加速提高中心城市集聚度和首位度的路径形成了。

提升城市软实力——统筹市区基本公共服务等,以此来提高市民的幸福指数和文化素养

市区融合远不止经济层面的融合,以提升城市软实力为目的的融合同样重要。市委副书记、市长张兵指出,要牢固树立精品城市建设理念,塑造个性鲜明、文脉清晰、底蕴深厚的现代化都市。

撤地设市以来,市区的科教文卫体等事业迅速发展,市图书馆、市科技馆、市博物馆等建成投用;北师大台州附属高级中学、市妇女儿童医院、市公共卫生中心、浙东医院等将陆续建成;科技创新区、商贸核心区、产业集聚区、中央商务区、绿心生态区和文化生活区等重点功能区建设不断推进,城市功能逐步完善……这些都为下一步的相关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进一步提升城市软实力,台州的一大举措是统筹市区基本公共服务,着力提高市民的幸福指数和文化素养。

——大力推进市区教育跨越式发展。完善多元化投入机制,有效解决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不足的问题,以大投入促进大发展。要大抓高等教育,在办好现有几所高校的同时,积极和国内外著名大学合作,在台州新办联办大学。

——提升市区医疗卫生首位度。既办好一批综合性医院,又办好一批特色专科医院,推广与复星集团在市区共建浙东医院的模式,大力引进优质医疗资源。重视加大公共卫生投入,加快市公共卫生中心建设,全面提高公共卫生和计生服务的水平。

——提升市区文化融合度。坚持把文化融合作为市区融合的内核,分级制定落实文化投入稳定增长机制,确保市区文化投入增幅高于财政支出增幅。加快“百分之一”公共文化计划的地方立法进程,进一步做好公共文化建设资金的筹集、使用和监管。

——完善公交建管体制。2017年底完成市区短途客运改造,提高一体化水平,实现城区公交网络覆盖周边主要乡镇。加快发展现代有轨电车等不同容量的公共交通,建设综合客运交通换乘枢纽,提高线网通达率和站点覆盖率。

除此之外,深化户籍制度改革、理顺城市管理执法体制、提升市区社会保障统筹水平等,也成为提升中心城市软实力的题中之义。

台州的相关改革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统筹改革、科技、文化三大动力,提高城市发展持续性”的重要论述遥相呼应。习总书记指出,我们要认识到,做好城市工作,制度供给、科技创新、文化传承都不可或缺,尤其要在改革上精准发力,使城市发展更有动力,更可持续。

台州的中心城市发展,正是在与全省全国、与时代发展的同频共振中向前迈进。

加快三区融合 提高中心城市首位度 —— 一论学习贯彻市委城市工作会议精神

中心城市首位度不高,是台州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大短板。省委书记夏宝龙在台州调研时强调,希望台州抓紧行动起来,全力以赴补上中心城市首位度不高等短板,无疑为我市指明了城市工作的发力方向。这次市委城市工作会议提出推进椒黄路三区相向融合,是提升中心城市首位度的关键举措。

台州撤地设市引领三区步入城市化的快车道,建成区面积由35平方公里扩大到了140多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翻两番超过150万人,城市化水平从23.6%提高到60.3%;高端要素不断向市区集聚,中心城市的龙头带动作用进一步发挥。但也要看到,22年来,市区发展“统”的力度不够,椒黄路三大组团“自转”为主,“公转”不足。这种分散的组团式建设发展布局,规模效益相对较差,民生社会事业共享性也相对较低,甚至停留在县域经济发展的模式,造成中心城市整体发展水平不高,凝聚力不强,城市能级难以提升。在新形势下,加快三区融合已迫在眉睫。

一要加强引导,形成三区融合发展的共识,增强城市凝聚力。随着新经济的推进,中心城区在市域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大,中心城区能否成为集聚、整合、配置各类要素资源的重要载体和辐射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龙头,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因此,三区融合是规律使然,大势所趋,发展之需,也是民心所向。三区融合,首先是人心的融合;人心的融合,首先是领导干部的思想认识要统一,行动步调要一致。特别是三区的领导干部要树立大局意识,树立“三区一盘棋”意识,切实增强对台州这座城市的认同感、自豪感、责任感、使命感,以自己的模范行为把本地本部门的干部统一到市区融合发展的大局上来,多打“台州牌”,少拨“小算盘”,共同构建城市功能互补、产业分工配套、要素流动顺畅、通勤时间合理、公共服务一体的发展格局,为台州铸就强大的引擎和平台。

二要深化体制改革,加强市级统筹,激发区级活力。台州先有“区”、后有“市”,造成体制上的先天不足,要依靠深化改革进一步理顺市区体制,形成统分结合、权责一致、共建共享的新格局。一是推进市区规划“多规合一”,确保城市保特色、上档次、更集约。二是探索建立资源统一调配和整体运作机制,优化市区资源要素配置。三是促进市区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功能互补,提高利用率和便利性。四是加强市区产业统筹,进一步明晰三区的功能定位,优化市区产业布局。五是加强市区基本公共服务统筹,不断增加公共服务有效供给,并推进便民服务一体化。六是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加快户籍人口城市化。七是理顺城市管理执法体制,逐步实现规范、顺畅、高效、智能。八是提升市区社会保障统筹水平,加快实现三区社保标准、社保服务一体化。

三要大力发展科教文卫事业,提升城市软实力,提高市民的幸福指数和文化素养。一是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以“全市较好、全省一流”为目标,以大投入促进大发展。二是提升市区医疗卫生首位度。下决心把市区的医院办好,把市区的医疗卫生水平提上去。同时重视加大公共卫生投入,加快市公共卫生中心建设,全面提高公共卫生和计生服务的水平。三是提升市区文化融合度。以加快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为契机,按照“同城同标准、就高不就低”原则,统筹三区的文化服务标准和产业扶持政策,促进三区优质文化资源均衡配置,确保市区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衡化。四是大力提升市区科技创新能力。深入实施科技创新“115”行动计划,把市区作为创新高地来培育,做强以“一区一城”为核心的创新平台。用最优惠的政策吸引高层次人才和研发团队,提高市区引才的综合竞争力,成为人才创业创新的热土。

来源:中国台州网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