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大道路桥段项目率先完成征地拆迁实现全线交地

台州日报 2017-08-14 08:50:00
用手机看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连接山海通、实现城乡融”,现代大道是一条贯穿城市东西方向的交通大动脉。路桥区合力攻坚终划句号,谱写了山海交响的新乐章。

“需交地2.45公里,已交地2.45公里;需拆迁房屋35间,已拆迁房屋35间……”

由台州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编印的较新一期《现代大道项目周报》上的一组数据显示:路桥区已经率先完成了现代大道项目征地拆迁等政策处理任务,顺利交付红线用地。

“连接山海通、实现城乡融”,现代大道是一条贯穿城市东西方向的交通大动脉。路桥区合力攻坚终划句号,谱写了山海交响的新乐章。

用梦想照亮现实

这是城市交通“大动脉”,也是村民致富“黄金路”

8月4日午后,骄阳似火。在桐东线南侧的桐屿街道高峰村四区地块,现代大道涉及的高峰村最后4间房屋的拆除和地面青苗的清除工作,正在有序进行。

“这么好的房子拆了真可惜!”“可惜是可惜,不过修路是好事,以后我们出门也更加方便了。”很快,4间三层楼房在村民的议论中被夷为平地。

这4间房屋的拆除,对于现代大道项目的推进具有重要的节点意义。这条起于路桥区桐屿街道埠头堂村,止于集聚区台州湾大道的快速路,全长22.3公里,涉及到椒江区、路桥区、开发区、集聚区等4家责任单位。

“征地拆迁,难于上天”。现代大道项目路桥段能够实现全线交地的“奥秘”在哪里?“用梦想照亮现实”,为现代大道项目路桥段政策处理任务的完成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我们通过反复的宣传,使老百姓充分认识到现代大道修建的意义。事实上,这不仅是一条城市交通的‘大动脉’,也是桐屿村民致富的‘黄金路’。”桐屿街道办事处主任徐陈杰说。

去年11月底,经过桐屿街道、埠头堂村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完成了埠头堂村7家厂房的拆除,以及2.1公里无房屋拆迁段的交地,确保了现代大道工程顺利开工。“以前我们出门很不方便,水果也不好运出去卖。能够修这条路,也是圆了我们多年的心愿。”经营水果生意的埠头堂村民老陈说。

用汗水攻坚破难

这是项目推进“硬骨头”,也是干部作风“试金石”

“小心,大家离房屋远点。”在现代大道涉及的高峰村最后4间房屋拆除时,桐屿街道副主任陈慧军一直和片里同事一起在现场维持秩序。此时此刻,他和其他同事一样,身上的衬衫早已被汗水浸透。

就在当天上午,他因为身体不舒服还抽空去了趟医院,左胳膊上还留着化验抽血后的针眼。等到房屋拆除和土地清表基本完成时,陈慧军才回到办公室。

虽然天气炎热,但他却只是开窗通风,因为身体虚弱,“空调风一吹就起鸡皮疙瘩了”。

高峰村的0.35公里涉及现代大道项目的政策处理,曾经是陈慧军他们眼中的一块“硬骨头”。

“这里涉及到4家厂房,民房28户共35间,拆迁工作量大,加上青苗补偿标准和附近地区不一致,政策处理难度极大。”陈慧军说,为此区领导和街道领导多次亲临现场指导工作,现场办公解决村民难题。

“高峰村的征地拆迁,既是政策处理的‘硬骨头’,也是干部作风的‘试金石’。”徐陈杰说,在这个过程中很好地锤炼了桐屿街道干部队伍的“五皮”攻坚精神。所谓“五皮”攻坚精神,指的是“硬着头皮、厚着脸皮、磨破嘴皮、饿着肚皮、踏破脚皮”。

“为了早日实现全线交地,我们不分节假日、不分晴天雨天、不分白天黑夜,想方设法做通群众工作。”桐屿街道组织员、城建办主任汪泳说。因为一户村民在外省经商,街道干部就经常性地用电话进行政策宣传,很多时候一讲就是一两个小时,放下电话后才感到耳膜生痛。

上班带两件衣服,是街道干部推进现代大道政策处理期间的一个常态。“现在的气温这么高,衬衫一下子被汗水浸得像洗过一样,不另外备一件实在不行。”桐屿街道相关干部说。

用真情赢得民心

这是基础设施“山海通”,也是干部群众“连心桥”

“现代大道项目路桥段的顺利交地,不仅实现了基础设施的‘山海通’,而且在这个过程中,也在干部和群众之间架起了‘连心桥’。”桐屿街道党工委书记陈冰说。

综合统筹,科学协调,是桐屿街道推进现代大道项目政策处理进度的一个特点。考虑到高峰村大多数村民以种植瓜果为生的情况,桐屿街道在保证项目在埠头堂段顺利开工的情况下,对高峰村的征地拆迁进度进行了科学安排。

“8月初实现全线交地,既不影响项目的推进,同时也较大程度地考虑到了村民的利益。”高峰村党支部书记杨友明说,四月份有枇杷,五六月份有杨梅,七八月份有水蜜桃,“现在拆了房子,基本上对村民的生产不会有大的影响了”。

用真情赢得民心,处处考虑到拆迁户的利益,为现代大道路桥段政策处理营造了和谐环境。

由于拆迁时间紧,高峰村集体出资简单装修了老年人的过渡房,直至统一入住;为解决村民劳动工具无处安置的问题,村集体租用了30多个集装箱供拆迁户临时使用;村民搬迁人力不够,村集体雇佣小工帮忙搬运……

在最后4间拆除的房屋不远处,就是由废弃汽校改建而成的老人过渡房。“过渡房有厨房,卫生间安装了马桶,有些房间还做了吊顶。”正在门口纳凉的88岁高龄的於阿婆说。

一个细节值得一提:在高峰村最后4间房屋拆除时,针对其中一户长潭移民户老人可能出现的情况,街道还专门把老人移民前的老乡请到拆除现场,进一步做好老人情绪稳定工作,从而确保了整个拆除活动的顺利进行。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